TOP

各所介紹 | 藝術教育研究所

藝術教育研究所

藝術教育研究所
顧問 夏承國 “藝術創作”是人生與人性的呈現、而非格式化下的已預知工藝! 回台後、發現在台灣許多人樂於接觸藝術相關活動、不論是陶冶身心、興趣嗜好、亦或是虛榮使然…但台灣的藝術教育與其所散發的概念、其實大多應該歸類在工藝美術教育、而非藝術創作教育;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工藝美術教育的重點、是可預知狀態、同於設計相關相目、開始進行前、必須要預期、預設好完成後的結果才進行、較為著重在思考與熟能生巧的手工呈現!而藝術創作的精神與價值、則在於不可預知、有了大方向之後、藉由感受的連結、照直覺進行、卻預知不了全然的結果、自然形成不同火花後、再持續以感受跟隨、此區塊著重在心與感受、如同人生! 藝術創作既然等同於流動的人生、那藝術創作教育、勢必不能格式化、或淪為教導、誘導模式;而是必須以啟發與刺激來取代;藝術創作教育、是一種自省與體會的給予、進而產生修心與成長的行為、其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像自己、在真我狀態的陪伴下自我成長、是一種心靈高度提昇的方法! “圖如其人”、在藝術創作教育刺激下、從創作品看的出創作者的長像、達到分析的目的、藉由每個人呈現出的現狀缺乏、給予因人而易的教材、進而發掘每個人的全面性不同特質、為藝術創作教育的重責之一! 創作行為、是人生的流動、有時開心、有時令人沮喪;有時投射出了憤怒、有時又感覺極度羞澀;創作品替你講述了你的人生現狀、在開闊沒有對錯的藝術創作教育下、圖才會越來越如其人、此時、你也才會發現自身現狀的因與果! 畫畫塗鴉是一件只有快樂的事、丟掉兒時美術教育的刻版印像、“美”永遠是自體選擇、是自定義、而非他人告之;在此、希望大家能開心自在隨著直覺隨性創作、並將這些氛圍、連通感染到只有“美”的人生;相信自己、真誠做自己、“人生”其實才是最美的創作品! 《夏承國》 ✔前法國巴黎PAA藝術學院教授 ✔台灣法式藝術教育協會創辦人 ✔狗屋廣義文創平台創始人

成員介紹

 顧問 賴慕芬,亞洲研究院學會
顧問 賴慕芬
華巍藝術新聞總監 http://www.huaweart.com 愛你 不是織錦如詩的悲 在這無星無語的夜裡 一層是化不開的雪 一層是歲月如梭的盼 在驀然回首的堆疊裡 暖暖的黃昏 涼了 圍上了你 七彩的虹 你我的 年華
亞洲研究院學會,'
顧問 賴慕芬
顧問 賴慕芬
華巍藝術新聞總監 http://www.huaweart.com 愛你 不是織錦如詩的悲 在這無星無語的夜裡 一層是化不開的雪 一層是歲月如梭的盼 在驀然回首的堆疊裡 暖暖的黃昏 涼了 圍上了你 七彩的虹 你我的 年華
亞洲研究院學會,'
大砌美術 鄭信志,亞洲研究院學會
大砌美術 鄭信志
孩子的【畫】孩子的【話】 孩子的【畫】就是直接反映他的生活、他的經驗是心中想說的【話】,只是孩子用創造的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自身的發展。 若以這樣的思考方向來欣賞孩子的創作時,身為評斷者的我們所鼓勵的方向就不能只是侷限在單純的表現技法或模仿的完美。 因為兒童畫既然是反映來自於孩子自身的想法和經驗,若我們的鼓勵方向只著重在此,那大多數的孩子會壓抑自己的創造慾望而轉向尋求認同,而不願意放手去嘗試沒有標準方法與既定圖像的創造。 另一種狀況是孩子發現了自己所畫的達不到自己所認為的完美或我們所認定的圖像標準,孩子很可能就會因此失去信心不願意用創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所以我們要以欣賞的態度和探索未知的遊戲狀態來和孩子討論他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來發掘孩子潛藏在其中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若我們的鼓勵能將孩子引導至創作時是有信心的可以自在地揮灑, 在認真完成實現自己想法的過程中是支持與鼓勵的回饋, 孩子對於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作品就會幫助他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也願意挑戰自己建立真正的自信。 因此我們覺得孩子的創作是有生命的,可以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感官經驗、情感抒發與環境觀察來引導,讓孩子有機會去經歷、體會、理解、想像、思考到創造的過程,作品不應該為了特定的美學形式而存在,也不能為了成品的完整與完美而隨意地介入孩子的創作。所以在孩子的創造世界中,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種觸覺、一種想像、一種聲音、一種味道、一個感動都可以是創作的素材亦是題材。 這樣就能期待孩子在創造的過程中,透過自己的努力對自己更加了解產生自信,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對人充滿愛和希望,對自然充滿關懷與尊重。 讓美的學習、美的態度、美的感動伴隨著孩子在一生ㄧ世中。
亞洲研究院學會,'大砌美術
大砌美術 鄭信志
大砌美術 鄭信志
孩子的【畫】孩子的【話】 孩子的【畫】就是直接反映他的生活、他的經驗是心中想說的【話】,只是孩子用創造的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自身的發展。 若以這樣的思考方向來欣賞孩子的創作時,身為評斷者的我們所鼓勵的方向就不能只是侷限在單純的表現技法或模仿的完美。 因為兒童畫既然是反映來自於孩子自身的想法和經驗,若我們的鼓勵方向只著重在此,那大多數的孩子會壓抑自己的創造慾望而轉向尋求認同,而不願意放手去嘗試沒有標準方法與既定圖像的創造。 另一種狀況是孩子發現了自己所畫的達不到自己所認為的完美或我們所認定的圖像標準,孩子很可能就會因此失去信心不願意用創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所以我們要以欣賞的態度和探索未知的遊戲狀態來和孩子討論他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來發掘孩子潛藏在其中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若我們的鼓勵能將孩子引導至創作時是有信心的可以自在地揮灑, 在認真完成實現自己想法的過程中是支持與鼓勵的回饋, 孩子對於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作品就會幫助他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也願意挑戰自己建立真正的自信。 因此我們覺得孩子的創作是有生命的,可以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感官經驗、情感抒發與環境觀察來引導,讓孩子有機會去經歷、體會、理解、想像、思考到創造的過程,作品不應該為了特定的美學形式而存在,也不能為了成品的完整與完美而隨意地介入孩子的創作。所以在孩子的創造世界中,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種觸覺、一種想像、一種聲音、一種味道、一個感動都可以是創作的素材亦是題材。 這樣就能期待孩子在創造的過程中,透過自己的努力對自己更加了解產生自信,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對人充滿愛和希望,對自然充滿關懷與尊重。 讓美的學習、美的態度、美的感動伴隨著孩子在一生ㄧ世中。
亞洲研究院學會,'大砌美術
道禾六藝館館長 陳宥潔,亞洲研究院學會
道禾六藝館館長 陳宥潔
中西文化藝術之我見【愛與鄉愁--當蘇東坡遇見夏卡爾】 所謂「詩畫同源」又言「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畫如詩般書寫,是畫家自我生命質地的反芻;而詩如畫般流動,是文學家真實命運音韻的律動。 蘇東坡(1037-1101)、夏卡爾(1887-1985) 這二位東西方文化藝術巨擘,雖屬不同世紀與時空,卻有異中相同之處境:同樣感情豐沛、同樣詩畫兼備的藝術家、同樣因政治元素流浪異鄉…。雖然他們藝術表現一位是用詩詞文學來抒發,另一位是以畫筆色彩來傳達,但卻穿越時空跨距,為自己所經歷的愛情與國度,用不同藝術詮釋雋永流傳的真摯情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蘇軾 這是蘇軾在亡妻離世十年後悼念之作,憶及昔日情深特寫詞紓解胸中鬱悶。其詞句平易質樸,在哀思中又融入自己身世感慨;而「無處話淒涼」衝破了生死相隔癡語,更是令人唏噓﹗突然眼前出現一段夢境,「小軒窗、正梳妝」彷彿時光隧道轉換至年輕時代夫妻生活情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無聲有淚的畫面特寫,更取得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這首詞寫得情意真摯充滿畫面,更沉痛感人,讓人難忘夫妻恩愛之情。 《戀人與雛菊Les amoureux aux marguerites》夏卡爾 而夏卡爾的「戀人與雛菊」畫作創作於1949~1950年間,畫面中明亮黃色、紅色小鳥、桌上花卉與果籃,都帶出戀人之愛的歡愉,但相擁的戀人卻以暗藍色來描繪,彷彿蒙上陰影,為看似明快場景注入揮不去的哀愁…這是夏卡爾失去妻子數月後重拾畫筆之作,與「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著同樣喪妻之悲、同樣哀而不傷,藉著畫面與詞句讓人感染妻子病逝傷痛 ,也傳遞無盡濃烈思念…。 而永遠的鄉愁更是二位中西藝術家源源不絕的創作主題與心靈故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蘇軾 此經典詞闕是蘇軾中秋望月懷人之作,以表對胞弟及故鄉無限懷念。在大自然景物中,月亮總易引起藝術家浪漫情懷:一鉤新月聯結新生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則聯想美好團圓生活;特別是藝術家往往搭乘著月光翅膀,飛翔在創造想像國度,描繪勾勒千里故鄉的皓月當空、孤高曠遠境界氛圍,卻也映照自己遺世孤獨與往昔醺醉。 《我與村莊I and the Village》夏卡爾 在西方的夏卡爾也在離開家鄉抵達巴黎習畫的第二年,用畫面勾勒出對故鄉的嚮往:《我與村莊I and the Village》裡的牛隻、綠臉、花朵與農夫們,正是夏卡爾對於故鄉的記憶與寄情。逐漸受立體主義影響,他巧妙地將分割法演示在畫面之中 ,並將不同區塊中主題獨立卻彷彿親密地結合一起。夏卡爾最超現實的「真實」故鄉,就是這些貼近生活的動物、自然、人物的漂浮組合,即意識夢境中一景一物如幻如真的聚焦;而從畫面中任何一個角落卻又可以無限延伸出去,讓想像可以無邊無界的擴散。 「繪畫用顔色模仿事物,詩用語言模仿情節」不論是藝術畫作還是詩詞文學,在藝術領域裡技法與精神是可以相互滲透的。創作歷程原是藝術家與作品本身的對話,若非其生命深刻觸動,走過各式歷程,豈能明瞭人生甘苦流變;也唯有透過創作品對觀者產生呼應,這也才產生了跨越中西時空的共鳴。如同搭乘著藝術家用「愛與鄉愁」創造出的那雙翅膀,翱翔在各式心靈饗宴中,參悟已身存在大千世界的真理。
亞洲研究院學會,'道禾六藝館館長
亞洲研究院學會
道禾六藝館館長 陳宥潔
道禾六藝館館長 陳宥潔
中西文化藝術之我見【愛與鄉愁--當蘇東坡遇見夏卡爾】 所謂「詩畫同源」又言「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畫如詩般書寫,是畫家自我生命質地的反芻;而詩如畫般流動,是文學家真實命運音韻的律動。 蘇東坡(1037-1101)、夏卡爾(1887-1985) 這二位東西方文化藝術巨擘,雖屬不同世紀與時空,卻有異中相同之處境:同樣感情豐沛、同樣詩畫兼備的藝術家、同樣因政治元素流浪異鄉…。雖然他們藝術表現一位是用詩詞文學來抒發,另一位是以畫筆色彩來傳達,但卻穿越時空跨距,為自己所經歷的愛情與國度,用不同藝術詮釋雋永流傳的真摯情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蘇軾 這是蘇軾在亡妻離世十年後悼念之作,憶及昔日情深特寫詞紓解胸中鬱悶。其詞句平易質樸,在哀思中又融入自己身世感慨;而「無處話淒涼」衝破了生死相隔癡語,更是令人唏噓﹗突然眼前出現一段夢境,「小軒窗、正梳妝」彷彿時光隧道轉換至年輕時代夫妻生活情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無聲有淚的畫面特寫,更取得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這首詞寫得情意真摯充滿畫面,更沉痛感人,讓人難忘夫妻恩愛之情。 《戀人與雛菊Les amoureux aux marguerites》夏卡爾 而夏卡爾的「戀人與雛菊」畫作創作於1949~1950年間,畫面中明亮黃色、紅色小鳥、桌上花卉與果籃,都帶出戀人之愛的歡愉,但相擁的戀人卻以暗藍色來描繪,彷彿蒙上陰影,為看似明快場景注入揮不去的哀愁…這是夏卡爾失去妻子數月後重拾畫筆之作,與「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著同樣喪妻之悲、同樣哀而不傷,藉著畫面與詞句讓人感染妻子病逝傷痛 ,也傳遞無盡濃烈思念…。 而永遠的鄉愁更是二位中西藝術家源源不絕的創作主題與心靈故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蘇軾 此經典詞闕是蘇軾中秋望月懷人之作,以表對胞弟及故鄉無限懷念。在大自然景物中,月亮總易引起藝術家浪漫情懷:一鉤新月聯結新生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則聯想美好團圓生活;特別是藝術家往往搭乘著月光翅膀,飛翔在創造想像國度,描繪勾勒千里故鄉的皓月當空、孤高曠遠境界氛圍,卻也映照自己遺世孤獨與往昔醺醉。 《我與村莊I and the Village》夏卡爾 在西方的夏卡爾也在離開家鄉抵達巴黎習畫的第二年,用畫面勾勒出對故鄉的嚮往:《我與村莊I and the Village》裡的牛隻、綠臉、花朵與農夫們,正是夏卡爾對於故鄉的記憶與寄情。逐漸受立體主義影響,他巧妙地將分割法演示在畫面之中 ,並將不同區塊中主題獨立卻彷彿親密地結合一起。夏卡爾最超現實的「真實」故鄉,就是這些貼近生活的動物、自然、人物的漂浮組合,即意識夢境中一景一物如幻如真的聚焦;而從畫面中任何一個角落卻又可以無限延伸出去,讓想像可以無邊無界的擴散。 「繪畫用顔色模仿事物,詩用語言模仿情節」不論是藝術畫作還是詩詞文學,在藝術領域裡技法與精神是可以相互滲透的。創作歷程原是藝術家與作品本身的對話,若非其生命深刻觸動,走過各式歷程,豈能明瞭人生甘苦流變;也唯有透過創作品對觀者產生呼應,這也才產生了跨越中西時空的共鳴。如同搭乘著藝術家用「愛與鄉愁」創造出的那雙翅膀,翱翔在各式心靈饗宴中,參悟已身存在大千世界的真理。
亞洲研究院學會,'道禾六藝館館長
亞洲研究院學會

最新訊息

生活中的各色風景,無論是落花流水,抑或山林草木,皆有其獨特的靈性與生命力。透過鍾舜文老師的畫筆,我們彷若看到那恬靜與溫暖的注視下,渺小而平凡的野草各自綻放、傳遞著他們與這個世界的情感,時而活潑可愛,時而小巧優雅,時而張狂奔放。也正是對生活細膩真摯的感受,為她的創作平添幾分質樸與淡雅。 此次展覽我們邀請鍾舜文老師,向我們展示她對生活的理解與感觸,並帶領我們一同觀察生活中細碎而平凡的存在;此外,開展當日老師也特別準備一場講座,與大家分享她笠山生活裡,對環境細微之處的觀察,以及在這次創作中的心路歷程。 想了解更多關於鍾舜文老師的創作,千萬不要錯過這場展覽,以及和老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唷! ﹏﹏﹏﹏﹏﹏﹏﹏﹏﹏﹏﹏﹏﹏﹏﹏﹏﹏﹏﹏﹏﹏﹏﹏​﹏﹏​﹏ ▌展覽資訊 展覽|芊芊 Flourishing—鍾舜文個展 創作者|鍾舜文 CHUNG Shun-Wen 展期|2022/3.19-4.30 地點|林之助紀念館(403台中市西區柳川西路二段158號) 開館|週三至週日11:00-17:00(週一週二及國定假日休館) ﹏﹏﹏﹏﹏﹏﹏﹏﹏﹏﹏﹏﹏﹏﹏﹏﹏﹏﹏﹏﹏﹏﹏﹏​﹏﹏​﹏ ▌講座資訊 講 題|我在笠山下 講 師|鍾舜文 CHUNG Shun-Wen 時 間|2021/03/19(六)14:00-16:00 地 點|林之助紀念館(403台中市西區柳川西路二段158號) 費 用|免費參加 報名時間|即日起接受網路報名,講座限額25人,額滿截止。 主辦單位|林之助紀念館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b3wcNGuQSz12U 【作者簡介】 鍾舜文CHUNG Shun-Wen 1978出生於高雄美濃 東海大學藝術學碩士(MFA),主修膠彩 ▂ 出版| 2009《那年,菸田裡:斗笠、洋巾、花布衫》,夏日出版。 經歷| 2017 池上駐村藝術家 2022 台灣燈會在高雄衛武營主燈秀合作藝術家 個展| 2022 「芊芊」,林之助紀念館,台中,台灣 2022 「寫給妳的情書」,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20 「山居散記」,名山藝術,新竹,台灣 2018 「常日漫漫」,安卓藝術,台北,台灣 2015 「天光日暖」,小畫廊,高雄,台灣 2011 「原鄉‧記憶」,一一畫廊,高雄,台灣 2011 「寫花」,小畫廊,高雄,台灣 2010 「斗笠‧洋巾‧花布衫」,中山大學西灣藝廊,高雄,台灣 2010 「所見」,永春堂美術館,台中,台灣 2009 「那年,菸田裡」攝影展,客家文物館,高雄,台灣 2009 「斗笠與花布」,彰化縣文化局,彰化,台灣 2009 「花布衫」,壢新生活藝術館,中壢,台灣 2008 「斗笠‧洋巾‧花布衫」,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閱讀更多

【寫給妳的情書】 許瑜庭 · 鍾舜文 雙個展 展期:02/28- 03/31 時間:12:00- 18:00(週日休) 地點: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閱讀更多

飛閱未來講座-「馬賽迴旋~賴慕芬在絕境中優雅轉身」 發布單位:推廣輔導課 發布日期:2021-03-31-14:37 活動地點:大墩文化中心B1演講廳 ﹝時間﹞110年5月15日(星期六) 上午10:00-12:00 ﹝地點﹞大墩文化中心 (B1演講廳) ﹝講師﹞賴慕芬 (華巍藝術新聞總監) ﹝講題﹞馬賽迴旋~賴慕芬在絕境中優雅轉身 Ruleta marsellesa,馬賽迴旋,是一種足球比賽中進攻隊員擺脫對方防守的帶球過人技巧。 賴慕芬,用藝術自我療癒,絕境中一次次透過想像力的迴旋空間優雅轉身! 分享最真實感動的生命歷練,用溫柔無私的策展概念,溫暖你我~ 🔶 講師簡介 賴慕芬   賴慕芬,資深策展人,擅長透過跨界合作創造許多驚奇與感動,如2021年協助《林懋陽故居文化嘉年華》攜手西川淑敏舞踊知家策畫精彩活動,她並不遺餘力推廣在地傑出藝術創作,如黃文棟抽象藝術、紀向抽象藝術、曹天韻水墨畫、吳明錩竹藝。。等,為臺中藝文增添亮麗色彩。   賴慕芬曾經長期擔任志工,協助單親、高關懷、中輟生許多弱勢生跨過低谷,2017年因尤英夫教授推薦在賽珍珠基金會策劃「全國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觀察到新住民弱勢的艱難,於是在2019年創辦「壹元書院」公益課程,協助新住民學習各類專業技能。   用「我還能再做什麼?」療癒自己的賴慕芬,曾經也有跨不過的坎,經歷重度憂鬱的她曾在高鐵站撲倒在地,危難間腦海中響起「馬賽迴旋」的腳步聲,雖不是席丹,自己也堅強優雅地轉身!   賴慕芬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絕境中面對自己,當天「壹元書院」新住民和服班學員現場演出,歡迎對藝文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西川淑敏老師與賴慕芬及「壹元書院」學員合影 🍀 線上報名 🔔 補充事項 1. 提供全程參與之公教人員 2 小時學習時數。 2. 為做好疫情防治,敬請配戴口罩參加,感謝您的配合。 🚗交通資訊:大墩文化中心 地址: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閱讀更多

展期 : 2020/12/12 (六)~ 2021/01/31(日) 茶會 : 2020/12/20(日)14:00 地點 : 科元藝術中心 中市清水區中山路126-8號3、4樓 電話 : 04-26229706

閱讀更多